您当前的位置:创之家科技网快讯新闻正文

揭秘:一向慈善的王夫人为何如此厌恶晴雯

时间:2018-02-22 13:05:44  阅读:343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林青霞

  王夫人因何撵走晴雯?

  王夫人对晴雯起是因为王保善家的一番话,时值绣春囊在园中被发现,王保善家的觉得“那些丫环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因此她在王夫人面前说:“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诰封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更是指名点出晴雯“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怕“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因此打算会会晴雯。不料又碰到晴雯衫垂带褪的春睡刚起之态,让王夫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直斥:“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么花红柳绿的妆扮!”过后几天,王夫人亲查,硬是让人把四五日水米不进的晴雯从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的,王夫人甚至吩咐:“把他贴身的衣服撂出去,馀者留下,给好的丫头们穿。”可谓薄情到了极点,丝毫不见“善人”的面目。

cript>

cript>

  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曾质问过晴雯与宝玉的关系,晴雯只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宝玉叫着了,答应几句话,就散了。至于宝玉的饮食起居,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当时王夫人信以为真,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从王夫人的话可知,她是信了晴雯的话,接受了“晴雯与宝玉并无过密关系”的这一论述。

  既然晴雯与宝玉并不亲厚,也没勾引过他,又是老太太留下的,那么王夫人为何非要撵走晴雯?又为何对贾母回话为“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留心看了去,他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更以晴雯得了女儿痨的谎话来搪塞贾母?

  王夫人为什么厌恶晴雯?

  红楼梦》中,王夫人与晴雯有记载的见面总共才三回,为什么会对晴雯产生了如此激烈的厌恶,乃至亲自导演了“撵晴雯”的,这背后的又隐藏着“木头人似的”王夫人怎么样的强烈情绪?

  王夫人在“撵晴雯”过程中,不断地用“病西施”、“轻狂样儿”、“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比别人分外淘气”来挖苦晴雯,试想一下,除了晴雯,贾府还有谁是这般模样?只有林妹妹!

cript>

cript>

  自清以后,以涂瀛、陈其泰为代表的红学家认为,“晴有林风,袭为钗副”。而晴雯的秀美、刚直、任性、清高及叛逆都与黛玉极为相似。从王夫人对晴雯的厌恶态度,我们可以推测,王夫人内心深处最想撵走的人其实正是黛玉,但是碍于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并深得贾母喜爱,又与宝玉形影不离。晴雯的出现,给了王夫人情绪宣泄的一个出口。

  在精神分析学上,王夫人对于晴雯的迁怒,是移情的典型表现。所谓移情,就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表象或虚假信息所做出错误的主观判断,它将对生命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上。其突出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地喜爱或仇视某个人物、事件、地点、东西等。移情可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的移情是偏好,负向的移情是偏见。认知理论也认为,基于社会知觉的特点,认知偏差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偏见的产生,容易使人失去公正客观的认知,看待类似事物而变得情绪化、感性化和极端化,不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更会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王夫人的“黛玉——晴雯”的移情表现在哪儿?

  首先,王夫人对晴雯的容貌产生了移情。第七十四回中,王善保家的密告王夫人:“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样子。”王夫人猛然触动往事,立马想起上次见过的“水蛇腰,削肩膀儿”的晴雯,更是添了句“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王夫人一再强调晴雯像西施,像林妹妹,不自觉地将毫无瓜葛的两人自动挂钩,她不正是透过晴雯而触动了心中的隐患——林黛玉么?

cript>

cript>

  其次,王夫人对晴雯的“病”产生了移情。她曾向贾母回话:“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一年之间病不离身……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实则将晴雯撵了出去。事实上,晴雯的身子并没有那么娇弱,更没有一年病不离身,只在因半夜赏月受凉而得了小风寒,初见王夫人之时身体不好之外,晴雯的身体都是健康无恙的,女儿痨更是瞎话。真正病不离身、药不离口的自然是黛玉,黛玉有不足之症。”王夫人潜意识不断地以晴雯的“病”为推脱是为了影射谁一目了然。

  再次,王夫人对晴雯的性格产生了移情。晴雯的性情十分清高,被平儿比为“是块爆炭”。《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晴雯尖酸刻薄地泼了正在兴头上的秋纹一阵冷水,说其是“没见世面的小蹄子”。《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检抄大观园时,晴雯更是赌气将自己的箱子翻个底朝天。在大观园中,有如此利嘴和性情的人,也只有晴雯和黛玉了。而王夫人“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而斥责晴雯“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其实,王夫人初见晴雯就感觉不爽,后来再见面时,晴雯虽然表现得规规矩矩,但王夫人仍感觉不爽,因为只要黛玉存在一天,王夫人就对晴雯感觉不爽。

  王夫人为何怨恨黛玉?

  晴雯是黛玉的替罪羊,那么王夫人何以对黛玉十分怨恨呢?

  这得起源于金钏儿事件。金钏儿跳井,贾政听信贾环的歪话,以为是宝玉肆意调戏金钏儿导致的,因而怒打了宝玉一番,甚至想要找绳子勒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作为生母的王夫人自然心疼万分,再加上贾珠已死,宝玉是她唯一的儿子,打坏了王夫人又该如何自处。事后,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触怒贾政,王夫人自然要打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却不经意间打探出了王夫人最大的忧虑。

cript>

cript>

  袭人指出了自己对于宝玉与姊妹间关系的担忧,更想“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袭人更指出:“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这话可说到了王夫人的心里,心下越发感爱袭人。袭人的这话,虚实掺杂,实指宝玉与黛玉的关系,又拿宝钗来做了遮掩,但是王夫人岂会不知其中的道理?

  《红楼梦》第三回,王夫人一见面就告诫黛玉,家里有个祸根孽胎:“若一日姐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理会他。”但是黛玉不仅理会了,还惹出许多折腾的事来,头一件就是宝、黛初见,因黛玉没有通灵宝玉,宝玉便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惹得贾母又哄又骗。虽然王夫人不在场,但事情闹得那么严重,必定会有所耳闻,虽是宝玉惹的祸,但王夫人爱子心切,自然不会太过责怪宝玉,而黛玉在王夫人心里的印象也不会过高。

cript>

cript>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宝、黛闹别扭,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最后贾母王夫人将这祸移到袭人、紫鹃两个人身上。起因为何,贾母王夫人自然清楚,贾母更说宝、黛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王夫人虽未表态,其心里对宝黛之事有想法。紫鹃为黛玉而试探宝玉真情,听到黛玉要回去,宝玉魂魄失守发起痴来,一头热汗,满脸紫胀,眼珠发直,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经此之事,王夫人知道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分量。三番两次的折腾,疼爱宝玉的王夫人肯定不会对黛玉存有好印象。且不说黛玉的性情不中王夫人的意,而其体弱多病,并非长寿之人,再加上叛逆,支持宝玉的离经叛道,这叫王夫人对黛玉怨恨颇深。

  由于王夫人对黛玉的怨恨,她对金玉良缘做出了巧妙的安排。《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曾说过,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尽容易的。在初见黛玉和宝钗时,元春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但到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元春却赏赐给宝玉和宝钗一样的端午之礼,黛玉反而低了一等,连宝玉也怀疑是传错了。可是精明而稳重的元春会弄错么?显然不可能,这显示了元春将宝二奶奶的橄榄枝抛向了宝钗,这其中,不乏王夫人进言的作用。即便贾母属意黛玉,但无奈婚姻是父母之命,再者贾母虽是老祖宗,从封建礼制上看,贵为贵妃的元春要比贾母来的更有威慑力,连贾母也要跪拜元春。王夫人显然是想通过元春的影响力来操纵宝玉的婚姻。

  凡此种种,王夫人在宝钗没有成为宝二奶奶之前,对宝玉身边之人进行了彻底的洗牌,逼死金钏,撵晴雯,出芳官,逐蕙香,将袭人暗升为姨娘,为了完成“宝袭配”,不惜 “疑黛玉与宝玉有私,而晴雯以妖媚惑主”,来清算宝玉的身边人,可谓用心良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