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创之家科技网快讯新闻正文

直播行业路在何方?

时间:2017-09-11 10:09:53  阅读:8417+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胡静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一大批直播平台迅速发展,网红主播成了新潮的代名词,一时间,“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写照,直播渗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风口”已风光不再,平台倒闭、被查,主播涉黄被拘,种种问题层出不穷,直播平台进入了震荡盘整期。直播行业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未来又会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本期《移动·互联》盘整期的直播行业。

现状

从百花齐放到黯然离场

短短一年间,直播行业就从天堂跌落到了人间。在2016年,谁还没有进入直播行业,谁就落伍了;今天,谁还留在直播行业,谁就是最后的坚守者。

2016年,资本的追捧以及智能手机、移动宽带业务的蓬勃发展,促使直播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直播用户规模已经高达3.44亿。

彼时,互联网产业最热门的话题是谁还没有进入直播行业。一方面,聚焦于直播业务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独立运营、投资或者孵化第三方直播平台等方式,进入直播市场。例如,百度独立运营的百度视频引入了名人发展直播业务;阿里不仅围绕其核心业务推出了淘宝直播和天猫直播,而且还通过旗下的来疯直播锁定娱乐内容的直播;腾讯则投资了斗鱼、龙珠等直播平台,覆盖了游戏、体育、娱乐等多个领域。这期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过去的记者席也都被从事直播工作的“网红”们占据了,记者们往往被安排了后面。直播业务的火暴由此可见一斑。

今日,直播行业正在为低门槛的野蛮生长付出代价。依靠低俗内容吸引眼球成为诸多中小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用户的“利器”,其野蛮生长最终滋生了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毒瘤”。

在低俗内容泛滥的情况下,直播平台的关停似乎在所难免。2017年6月29日,文化部部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50家主要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执法检查,虎牙直播、YY直播、龙珠直播、火猫直播、秒拍等30家内容违规的网络表演平台被依法查处,“悟空TV”等11家手机表演平台被关停。

与此同时,内容趋同导致直播平台的生存模式单一,最终促使直播行业在“风口”过后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十分之一的直播平台已经“死亡”。

显然,直播业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做出变化与调整。(遥歌)

困境

多种问题亟待破解

野蛮生长的直播平台缘何纷纷走下坡路,除了外部客观原因外,主要问题还得从自己身上找。

同质化严重是“硬伤”。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能让直播平台具有长久竞争力的还是内容,然而打开直播平台,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张张“网红脸”,直播内容低俗无趣,主播没有持续生产新内容的能力……尽管“网红脸”的直播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用户的眼球,但时间一长,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必然对同质化的内容失去了兴趣。

资金困难是“加速剂”。在2016年直播行业火热的时候,平台只要有一定用户量,就会拿到融资,然而直播平台的盈利一直处于尴尬局面,巨额资本进入却没有明确收益,变现困难必然加速资本的撤离,微博CEO王高飞表示:“直播的流水差不多要做到一个月2亿元或者3亿元以上才会有利润。”而能把流水做到上亿元的直播平台,却是屈指可数。直播平台不再是资本青睐的对象,融资难、盈利难加速了直播平台陷入困境的脚步。

此外,直播平台的投入增多也是导致其运营困难的重要原因,短短两年时间,主播的薪资上涨了100倍,平台投入到主播的成本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直播平台越来越多,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想要生存下来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营,维系用户和主播之间的关系,不断吸引新用户,并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可以说,诸多问题的出现让直播平台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想要破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苏晓)

监管

政策门槛日渐提高

随着网络直播市场不断成熟,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从去年9月开始,在半年之内出台了三大重磅政策,为网络直播市场的规范、健康市场奠定了基石。

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通知》指出,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关于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的通告》,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通过互联网对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

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后,网信办也于2016年11月4日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禁止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活动,对“双资质”,“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等要求给出说明。2016年12月,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重拳整治网络直播生态。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市场、技术、资本等各方面因素的推进下,网络直播飞速发展,市场规模激增,而正是这种快速发展下,市场上存在诸多乱象,为了吸引用户的,很多直播内容甚至失去底线。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在短时间内规范了市场,有力推动了网络直播市场的转型发展。(黄鱼)

破局

“国家队”开启直播新篇章

直播兴起于民间,火爆于草根。随着直播逐渐成长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也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进来。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国家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同一天宣布推出移动直播平台。这样默契的行动,体现出对移动直播领域的重视。

在“人民直播”上线仪式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指出,主流媒体应当保持应有的传播自信,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全面推进传播创新。坚定互联网化方向,善用中央厨房机制,把握用户中心,积极探索平台化战略,抓住好深度融合的关键点。

三大主流媒体巨头进入移动直播领域的目标比较一致,“旨在净化直播环境,引导直播发展,用新技术传播和壮大正能量。”但是三大媒体的做法不尽相同。

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直播”平台成员将共享优质直播原创内容、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免费的云存储和带宽支持,在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上探索全新发展路径。平台将“打开空间、完善架构”,尝试用新的运营机制,完善内容、技术、推广、经营的基础架构。

新华社“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基于“现场新闻”技术平台,向全国新闻媒体开放“现场新闻”功能应用,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现场云”系统,记者只需一部手机就可实现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后方编辑部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从而大大增强报道全时性和即时性。“现场云”还将统一解决入驻单位的服务器、带宽等系列基础网络资源,支持用户实现零成本运营。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包括一个覆盖安卓和苹果应用市场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以及一个基于移动端的新闻网站,能够使用户直击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并能通过移动端看到更多、更快的新闻资讯。支撑这一平台的,是央视全新开发的新闻云生产平台,能实现电视与新媒体一体化生产、通稿媒资共享、多平台分发。(丛文)

未来

垂直化内容或成新常态

网络直播经过前几年野蛮的生长之后日趋理性。靠大量资金的投入,靠网络主播卖力的个人秀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纵观当前领先的直播平台和拥有高质量粉丝群的网红主播,他们无不具有承载主流广告投放和引导实物电商的巨大潜力,网红已经从现象升级为一种经济产业。很多专家预言,随着现在泛娱乐化的消费方式的兴起以及消费升级、个性化消费带来的红利,未来的直播和网红内容将会朝着越来越垂直化的内容走。

在众多垂直领域直播中,电商走在了最前列。目前,淘宝、天猫、蘑菇街等都增加了直播功能。以蘑菇街为例,在其直播页面,除弹幕、点赞等直播必备功能外,还设置了一个明显“购物袋”标志,点击后可以即时弹出店铺商品页面,实现在线直播和移动电商的深度结合。据反馈,与直播结合,很多商家的业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各大节点销售额基本呈数倍增长。在今年7月,亚马逊中国在首届Prime会员日邀请了15位明星在“一直播”进行了超过10场的视频直播,其中乐高超级品牌日的直播带动销售额在亚马逊中国网站上创了历史新高,达到平时的20倍。

事实上,更多的垂直领域也在尝试与直播相结合,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直播平台已经开放了体育、财经、育儿、时尚、美食等自频道直播权限,差异化因此凸显。平台可以通过优质的直播内容,产生付费、会员、打赏以及直播购物等盈利模式。以体育行业为例,傅园慧等网红体育明星相继亮相,凸显了该领域的个性化特质,体育明星可以通过直播展示自身训练场景与比赛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甚至向粉丝传授某个运动项目的心得体会与技巧,将这些包装对接直播平台,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未来的直播一定会向专业内容、垂直领域内容发展”,已经成为业界最大的发展共识。(晓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